隆重介紹 Spring Drive U.F.A.

令人驚嘆的精準度,源自於發條驅動腕錶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U.F.A.

2025年,Grand Seiko 再創巔峰。透過進一步提升 Spring Drive 這項獨特的機芯技術,Grand Seiko 憑藉其獨特的彈簧驅動技術,以晶體振盪器和 IC 晶片控制動力和速度,實現了每年 ±20 秒的驚人精準度。這正是 Grand Seiko 全新 9RB2 機芯(Spring Drive U.F.A. 機芯)的精髓所在。這項偉大成就是如何實現的?本文,我們不僅將深入探討這項創新背後的秘密,還將帶您了解這款腕錶的整體結構和設計。

這些錶款搭載高度精準的機芯,年誤差僅±20秒,錶殼直徑為37毫米,是Spring Drive史上最緊湊的腕錶。左側的SLGB001採用鉑金錶殼,右側的SLGB003則採用高強度鈦金屬錶殼。每款腕錶直徑均為37毫米,厚度為11.4毫米,防水深度達10巴,適合日常配戴。 SLGB001全球限量發行80枚,僅在Grand Seiko專門店有售,而SLGB003則在Grand Seiko 專門店和 Grand Seiko Salons沙龍有售。

Spring Drive 的歷史,源自於 Grand Seiko 對精準度的不懈追求

Spring Drive 是一款獨具匠心的機芯,融合了機械和石英技術的優勢。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兼具機械錶的堅固耐用性和石英錶的精準度。 Spring Drive 的歷史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當時Seiko Epson的一位設計師提出了「由主發條驅動的石英錶」的概念。當時需要克服的一個問題是能源效率,即僅靠主發條的迴旋力就能獲得驅動晶體振盪器(石英)所需的電能。從最初的概念到現在,經過約 20 年的研發,一款基於第一代 Spring Drive 機芯 7R68 的型號於 1999 年問世。 (*) 即使使用主發條作為動力源,其運作也由晶體振盪器和積體電路 (IC) 控制;除了擁有與機械錶類似的細長指針外,它的精度高達每月 ±15 秒,遠超以往任何腕錶。

Spring Drive 除了在彈簧驅動機芯中實現高精度之外,還有其他優勢。即使腕錶位置變化,精準度依然保持不變。由於沒有產生摩擦的擒縱機構,腕錶具有極強的抗震性,指針也能順暢運作。換句話說,Spring Drive 憑藉其高精度和獨創性,非常適合 Grand Seiko 腕錶。正因如此,自 2004 年以來,Grand Seiko 腕錶一直採用這項創新計時技術。隨著 2004 年 Caliber 9R65 的誕生,動力儲存延長至約 72 小時,Spring Drive 變得更加實用。 2020 年,Caliber 9RA 面世,實現了更高的精度和更長的動力儲存。高效能的雙尺寸發條盒不僅使機芯實現了約五天的動力儲存,還配備了 IC 溫度校正功能,以提高精度,此外還有其他諸多進步。

*1999 年發布的 Caliber 7R68 型號是第一代 Spring Drive,由精工品牌發布。

Spring Drive 機制

Spring Drive 是一種原創的驅動機制,它以發條為動力源,並結合了石英控制的高精度。其主要特點是三重同步調節器。 Spring Drive 的動力源與機械錶相同,但不同之處在於它沒有機械錶中常見的擒縱機構。取而代之的是,滑動輪採用電磁制動器,滑動輪由發條鬆開時驅動,產生電能;電能用於集成電路 (IC) 控制並激活晶體振盪器。正因如此,指針才能流暢移動,並實現機械錶難以企及的高精度。


自動上鍊 Spring Drive 機芯 9R65


Spring Drive 5日 機芯 9RA2

在目前 Grand Seiko 腕錶使用的 Spring Drive 機芯中,9R65 機芯被定位為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的主流機芯。其堅固耐用、精準度高,並擁有長達三天的動力儲存,使其成為眾多錶款的首選機芯。 9RA 機芯系列進一步提升了這些優勢,應用於 Evolution 9 系列的多個錶款。為了在如此有限的機芯空間內實現必要的動力儲存和高扭矩,9R65 機芯採用了獨創的雙尺寸發條盒結構,配備兩個不同尺寸的發條盒(大號和小號),將動力儲存延長至約五天。此外,還增加了溫度校正功能,以提高精準度。

Spring Drive 9RB2 機芯擁有卓越的年精度,可達 ±20 秒,首次亮相於具有前瞻性的 Evolution 9 系列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自面世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視為這一進步巔峰的機芯當屬 2025 年發布的 Spring Drive U.F.A.。這款機芯的核心特點在於其高精度,超越了迄今為止任何一款彈簧驅動機芯。它是首款以年差而非月差來表示精度的 Spring Drive 機芯,年差為 ±20 秒,是所有彈簧驅動量產機芯中精度最高的。 (*)

畢竟,Spring Drive 的核心晶體振盪器比機械錶中的擒縱機構精準得多。然而,與其他機芯一樣,它也會受到溫度和濕度變化的影響而產生誤差。 Grand Seiko 已在 Caliber 9F 系列石英機芯中採用了溫度校正功能,但將此功能添加到耗電量相對較小的 Spring Drive 機芯中卻更具挑戰性。然而,Grand Seiko 在 Caliber 9RA2 機芯中成功添加了溫度校正功能和真空封裝 IC,穩定了精度。 Spring Drive 的精準度從每月 ±15 秒提升至 ±10 秒。

然而,這還不足以實現年度精度的機芯。由 Seiko Epson Eiichi Hiraya 領導的機芯設計團隊增加了一項功能,用於調整長期使用中影響精度的輕微滯後或提前,同時對包括晶體振盪器在內的每個部件進行了徹底的檢查,解決了每個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影響精度的因素。此外,在保持與 Caliber 9R65 相同的 30 毫米機芯直徑的同時,他們提高了機芯本身的抗磁能力,以取代用於阻擋磁場的磁屏蔽板,從而首次在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中實現了 37 毫米的緊湊錶殼尺寸。這款機芯的名稱是 Spring Drive U.F.A.Ultra Fine Accuracy)。它讓人回想起 1969 年,當時 V.F.A.Very Fine Adjusted)型號實現了量產機械表中迄今為止的最高精度。 Spring Drive U.F.A. 在繼承了這一精神的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利用當今的技術取得進一步成就的證明。

*截至 2025 年 4 月。內部研究。

9RB2 機芯高精度背後的兩個巧妙之處

調速開關

Spring Drive 精準度的關鍵在於其晶體振盪器,它會在電刺激下產生振動。雖然石英晶體極為穩定,但每個晶體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在長期使用後可能會發生微小的變化。

在 9RB2 機芯中,石英經過三個月的老化,以穩定其精度。此外,還增加了一個調節開關,用於在石英特性變化導致走時變慢或變快時進行微調。

全新設計的IC

無論石英製作得多麼精良,手錶運行的溫度和濕度都會對準確性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這種影響,在 Caliber 9RB2 中,石英和控制它的 IC 被封裝在真空密封的封裝中。

此外,該IC每天感應溫度540次,並根據溫度變化的影響進行調整。

邁向更高精度、更小型化、更薄型化

Evolution 9 Style 是 Grand Seiko 的全新設計理念。這項設計理念力求實現卓越的易讀性和佩戴舒適度,在新款 SLGB003 和 SLGB001 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除了小巧的尺寸和低重心外,SLGB003 還採用高強度鈦金屬,進一步提升了配戴舒適度。

Spring Drive U.F.A. 的主要特點是其每年±20秒的精準度和37毫米直徑的全新錶殼尺寸。這些特點代表著Grand Seiko歷史上值得紀念的進步,但37毫米直徑的緊湊錶殼並非只是尺寸的縮小。性能、設計和配戴舒適度都是重新配置的成果。

其中,關鍵在於這些錶款搭載的 Caliber 9RB2 機芯。先前 Spring Drive 錶款中用於防磁的磁屏蔽板已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內置於機芯內部的防磁組件,從而獲得了更大的外觀設計自由度。這使得新款機芯能夠保持與 Caliber 9R65 相同的緊湊尺寸,均為 30 毫米。這些錶款的設計理念是 Evolution 9 Style,它透過使用纖長粗壯的指針和立體時標,確保了極佳的易讀性,同時,低重心的錶殼設計也帶來了卓越的佩戴舒適度。

早期型號的直徑為 40 毫米,而新款直徑則為 37 毫米,更加緊湊。其風格設計沿襲了 Evolution 9 Style 的設計理念,但外形經過了全面革新,尺寸變得更小巧纖薄。

Evolution 9 的設計理念是易讀性、舒適性和永恆的美感

自從SBGA211(俗稱「雪花」)誕生以來,白色圖案錶盤便成為Grand Seiko的標誌性設計。這種柔和的霧凇(樹冰)效果的實現方式是:在錶盤上壓印圖案,透過電鍍和塗層上色,再噴塗一層厚厚的透明漆,最後拋光至完全平整光滑的表面。雖然更深的圖案可以增強立體感,但會降低時間的可讀性。這款錶盤上的不規則圖案更是如此。然而,憑藉Grand Seiko的錶盤製造工藝,我們打造了這款獨特、清晰易讀且高品質的錶盤。

大自然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幻的面貌,長期以來一直影響著日本的美學,而Grand Seiko也向其致敬。這些錶款的錶盤圖案展現了信州地區清澈雪原上樹木輕柔霧凇的美感,而信州正是Spring Drive的產地。

此外,「呈現柔軟冰霜的錶盤」象徵Spring Drive腕錶靜靜滑動的指針。設計師吉田彰將冰雪覆蓋的巍峨樹木與靜靜運轉的Spring Drive秒針巧妙地融合在錶盤上。

將軟磨砂圖案融入腕錶錶盤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錶盤圖案太小,很難辨識出軟磨砂圖案;而如果圖案過大,則會遮蓋時標,影響易讀性。然而,如今的 Grand Seiko 卻能夠將不規則圖案與錶盤完美搭配。圖案透過沖壓工藝印製在錶盤上;透過調整圖案上的鍍層和其他色彩,最終打造出一款獨具特色,同時又不失 Grand Seiko 對易讀性的堅持的錶盤。

白金錶殼SLGB001的錶盤。其紋路與高強度鈦金屬SLGB003相同,但略帶藍色調,與白色鉑金錶殼相得益彰。在錶盤上噴塗厚漆,再進行拋光的工藝耗時頗長,但最終呈現出原始的紋理。除了Grand Seiko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品牌將漆面應用於深層圖案。以易產生氣泡的設計潤飾需要非凡的技藝。

此外,錶盤飾面也根據每種錶殼材質進行了客製化。鈦金屬錶殼的SLGB003腕錶選擇了銀藍色調。錶盤顏色與錶殼的輕盈質感相得益彰。白金錶殼的SLGB001腕錶,錶盤則略帶藍色調,與白金材質的清澈色調相得益彰。即便如此,這種色彩處理得非常微妙,幾乎難以察覺,以免偏離柔和的霧靄主題。加入清晰細膩的色彩也是Grand Seiko的一大特色。

高清晰度和出色美觀背後的技術

為了提升易讀性並實現卓越的美學效果,這些錶款採用盒狀藍寶石水晶鏡面。錶圈比以往錶款更纖薄,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錶盤的自然採光,從而提升了易讀性。內圈斜面的傾斜角度進一步提升了設計的簡潔性。此外,秒針與藍寶石水晶鏡面之間的間隙減小,共同成就了纖薄的錶殼。

Grand Seiko 的新方向

Spring Drive U.F.A. 的精準度高達每年±20秒,這不僅在 Spring Drive 歷史上,也為所有發條驅動腕錶樹立了精準度的巔峰。此外,SLGB001 和 SLGB003 型號成功地將此精準度融入直徑 37 毫米的錶殼中。即使錶殼尺寸較小,它們依然秉承了 Evolution 9 風格的精髓。 SLGB003 配備可微調的扣環和輕量高強度鈦金屬外殼,進一步提升了佩戴舒適度。

SLGB001 和 SLGB003 繼承了 Grand Seiko 的優點並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重新定義,它們不僅為 Spring Drive 指明了新方向,也為 Grand Seiko 本身指明了新方向。

Eiichi Hiraya 機芯設計

1992年加入Seiko Epson。從2004年參與開發第一款Grand Seiko Spring Drive機芯Caliber 9R65開始,他一直作為機芯設計專家致力於Spring Drive的開發,包括Evolution 9系列中的Spring Drive 5 Days Caliber 9RA5和Chronograph GMT中的Caliber 9R86。

Akira Yoshida 產品設計師

2015年加入公司。在負責精工海外市場品牌設計後,2018年起參與Grand Seiko的設計。從2023年發表的首款搭載全機械計時機芯的Grand Seiko腕錶SLGC001 Tentagraph開始,參與了45GS限量複刻版的設計,以及SBGE295、SBGW301等眾多錶款的設計。

攝影:小山英一
文本作者:Masayuki Hirota(《Chronos》日本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