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Grand Seiko

技術累積的結晶,邁向下一個階段。

研發Spring Drive的重要關鍵在於小池他們掌握了劃時代的低電壓IC,矛盾的是在60年代也沒有其他半導體業者在為石英錶設計生產超小型的低電壓IC。SEIKO Epson在投入生產石英錶的當下不得不自行研發IC,但以結果來說這也成了錶廠涉入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理由。正因為具備了長年研發累積的技術我們才有辦法做出Spring Drive專用的低電壓IC。這裡試做的IC在97年12月26日首度裝載到機芯中。設計迴路的技術人員們在看到指針正確作動的當下彼此面面相覷。「說來奇怪,與其說是感動,那個時候的感覺反而比較像是『啊,真的動起來了』這樣嚇了一跳」小池表示。之後不久這顆原型機芯還發生了一起「失蹤事件」。負責研發的高橋說道,「後來才知道是赤羽先生把它收到自己桌子的抽屜裡去了」。不知道赤羽三不五時把它拿出來放在手上的時候在想什麼呢。然而來不及等到99年SD投產、乃至於2004年9R機芯的研發,98年8月赤羽就因肺炎猝逝。

作為Grand Seiko專用的Spring Drive,2003年的原型機芯採用了自動上鍊機構,並且達到了72小時的續航力。這裡的研發同樣也經歷了無數的考驗。

Spring Drive的成功有賴於三種能量的整合。透過配戴者運動所產生的機械能量儲存在用以驅動齒輪和指針的主發條中,與此同時經由電磁感應將部分機械能量轉化成電能來為裝載了石英震盪器的電路供電。這裡的震盪器能夠產生精確的時間信號,利用此一信號來調節電子煞車,讓它能以電磁來控制指針的轉速。

接下來Spring Drive開發團隊在努力朝向產品化之餘,同時也開始著手研發自動上鍊機構。要將Spring Drive此一劃時代的機構精進成適合搭載在Grand Seiko上的機芯還需要追加哪些要素呢?思考著這些問題,集機械錶與石英錶技術之大成的Spring Drive還在持續進化,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