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 Seiko,編織未來的10個故事】 Vol.6 實現了製錶師的理想,腕錶的未來型態。

DREAM 由終極技術所催生的 新世代機芯。

1969年的「Seiko Quartz Astron」讓石英錶進入了實用化。77年Seiko推出了太陽能的指針式腕錶。90年電波錶在德國誕生。然而這些高精準度技術都仍然需要依存在電池、光照和電波等等“外部因素”之下,以腕錶技術來說稱不上是完美。Seiko理想的終極腕錶技術乃是要不靠外力就能達到高精準度,由此所發想出來的技術正是“以石英回路來控制機械機芯”。

Seiko Epson雖然在78年就針對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然而要達到實用化的過程卻極其艱難。透過機械式的動力傳導來發電、並且利用這些電力驅動石英回路,除了提升發電效率之外同時還必需要減少IC消耗的電力。當時瑞士鐘錶業同樣注意到了這項技術,自從90年代後半以來,相關的研究發展急速地到達了高峰。

在這枚取名為“Spring Drive”的新世代機芯中,透過手動上鍊的發條釋放出的力道來帶動齒輪這一部分跟機械機芯相同,然而它的機制會利用這個時候產生的電力驅動石英振盪器和IC,以此來控制齒輪轉動的速度。正式商品化是在99年,此一劃時代的機芯當初同時在「Seiko」和「Credor」兩個品牌下販售,而此時的Grand Seiko還正以壓倒性的高精準度與創新的新機軸為武器,傾全力於石英機芯與剛剛復活的機械機芯兩大支柱。

99年的那個時候,提到Seiko的高級腕錶就是Credor,像“以發條驅動的同時又有超越機械機芯的高精準度”這種技術上的優勢,由於具備了對手瑞士錶所沒有的原創性,對一部分的玩家來說相當有魅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決定了要將還在研發中的自動上鍊式Spring Drive機芯搭載在Grand Seiko上。如果考量到9F石英機芯是石英技術的完成型、9S機械機芯是傳統技術的終極型的話,自動上鍊的9R Spring Drive對Grand Seiko而言或許也可以說是“對原創形式的挑戰”。

利用手腕的運動為發條上鍊,再以此動力發電,讓石英回路正確地控制齒輪的迴轉速度,由此驅動指針,如此的機構是一種不靠外力、“自給自足”的高精準度機芯。從使用者愛不釋手的常時佩戴這點就足以證明了他們對錶款的信賴。Spring Drive完成了腕錶技術的進化,乃是當今真正的“夢幻腕錶”。

DREAM 由終極技術所催生的 新世代機芯。

1969年的「Seiko Quartz Astron」讓石英錶進入了實用化。77年Seiko推出了太陽能的指針式腕錶。90年電波錶在德國誕生。然而這些高精準度技術都仍然需要依存在電池、光照和電波等等“外部因素”之下,以腕錶技術來說稱不上是完美。Seiko理想的終極腕錶技術乃是要不靠外力就能達到高精準度,由此所發想出來的技術正是“以石英回路來控制機械機芯”。

Seiko Epson雖然在78年就針對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然而要達到實用化的過程卻極其艱難。透過機械式的動力傳導來發電、並且利用這些電力驅動石英回路,除了提升發電效率之外同時還必需要減少IC消耗的電力。當時瑞士鐘錶業同樣注意到了這項技術,自從90年代後半以來,相關的研究發展急速地到達了高峰。

在這枚取名為“Spring Drive”的新世代機芯中,透過手動上鍊的發條釋放出的力道來帶動齒輪這一部分跟機械機芯相同,然而它的機制會利用這個時候產生的電力驅動石英振盪器和IC,以此來控制齒輪轉動的速度。正式商品化是在99年,此一劃時代的機芯當初同時在「Seiko」和「Credor」兩個品牌下販售,而此時的Grand Seiko還正以壓倒性的高精準度與創新的新機軸為武器,傾全力於石英機芯與剛剛復活的機械機芯兩大支柱。

99年的那個時候,提到Seiko的高級腕錶就是Credor,像“以發條驅動的同時又有超越機械機芯的高精準度”這種技術上的優勢,由於具備了對手瑞士錶所沒有的原創性,對一部分的玩家來說相當有魅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決定了要將還在研發中的自動上鍊式Spring Drive機芯搭載在Grand Seiko上。如果考量到9F石英機芯是石英技術的完成型、9S機械機芯是傳統技術的終極型的話,自動上鍊的9R Spring Drive對Grand Seiko而言或許也可以說是“對原創形式的挑戰”。

利用手腕的運動為發條上鍊,再以此動力發電,讓石英回路正確地控制齒輪的迴轉速度,由此驅動指針,如此的機構是一種不靠外力、“自給自足”的高精準度機芯。從使用者愛不釋手的常時佩戴這點就足以證明了他們對錶款的信賴。Spring Drive完成了腕錶技術的進化,乃是當今真正的“夢幻腕錶”。

了解更多

左為1999年誕生的世界第一只Spring Drive腕錶,搭載了手上鍊的Cal. 7R68機芯。發表在Seiko品牌下,動力儲存顯示位於10點鐘位置。右為2004年推出的第一款Spring Drive式的Grand Seiko。錶款進化為自動上鍊,搭載了動力長達72小時的Cal. 9R65機芯。

1982年
手上鍊Spring Drive
第一次樣品

首次開發乃是Seiko Epson跟某日本國立大學的共同研究。他們在既有的機械機芯擒縱器的周邊裝上了電子零件,以此控制齒輪的轉動。由於消耗的電力既大、發電效率也差,運作時間只有3個小時左右。

1993年
手上鍊Spring Drive
第二次樣品

Seiko Epson與當時的Seiko電子工業所共同研發。改良自機械機芯,裝載了巨大的線圈。電子回路還需要小型化,動力儲存也只有10個小時左右,仍然不到實用化的地步。

1999年
手上鍊Spring Drive

1999年完成的Cal. 7R68機芯。當時稱之為「新世紀機構」。夾板表面做了漂亮的打磨,透過透明底蓋就得以賞玩。機芯搭載在Seiko品牌下的錶款中。

1982年
手上鍊Spring Drive
第一次樣品

首次開發乃是Seiko Epson跟某日本國立大學的共同研究。他們在既有的機械機芯擒縱器的周邊裝上了電子零件,以此控制齒輪的轉動。由於消耗的電力既大、發電效率也差,運作時間只有3個小時左右。

1993年
手上鍊Spring Drive
第二次樣品

Seiko Epson與當時的Seiko電子工業所共同研發。改良自機械機芯,裝載了巨大的線圈。電子回路還需要小型化,動力儲存也只有10個小時左右,仍然不到實用化的地步。

1999年
手上鍊Spring Drive

1999年完成的Cal. 7R68機芯。當時稱之為「新世紀機構」。夾板表面做了漂亮的打磨,透過透明底蓋就得以賞玩。機芯搭載在Seiko品牌下的錶款中。

COLUMN

2004年自動上鍊Spring Drive登場。

實用性更佳的自動上鍊式Spring Drive從1998年開始研發。2002年時決定投入Grand Seiko,對技術水準的要求也由此提升了一級。03年最終版完成,04年9月正式以專用機芯之姿搭載在Grand Seiko上。

*本頁刊載的錶款圖片,部分與發售時的樣式有所差異。